四肢腫脹疼痛、行動時感困難,似乎是普通不過的關節炎或拉傷肌肉;但當疼痛越變頻密及劇烈、腫塊明顯變大,有機會是出現骨骼肌肉惡性腫瘤,亦即較為罕見的癌症。
港怡醫院骨骼肌肉腫瘤中心總監、骨科名譽顧問醫生蘇鎰昌指出,不少市民會忽視上述症狀,或不清楚要到何處求醫而延誤診治。同時,骨骼肌肉惡性腫瘤的表徵較難辨認,醫生誤診情況屬常見,甚至曾有醫生在切除腫瘤手術途中才發現腫瘤是惡性的個案,使病人性命懸於一線。
蘇鎰昌指,惡性骨骼肌肉腫瘤的病因未明,大部分個案跟基因突變有關,暫未確定是否與遺傳有關。骨骼肉瘤較常見於幼兒及老人,而軟組織肉瘤的年齡分佈較廣泛。本港平均每年有200多宗原發性惡性骨骼肌肉腫瘤個案,佔所有癌症個案大約百分之一,屬較為罕見的癌症。
原發性惡性骨骼肌肉腫瘤可分為兩種,包括骨胳肉瘤及軟組織肉瘤。骨胳肉瘤即原發性骨癌,病變來自骨髓、骨骼或骨膜等,患者會感到關節附近持續疼痛,疼痛部位出現腫塊,限制關節活動或出現肌肉萎縮症狀。如腫塊出現於下肢,更可能會出現跛行情況。軟組織肉瘤的症狀較不明顯,只有大約一半的患者會感到疼痛,最突出的病徵就是在四肢或腰間等位置出現不明腫塊,惡性肉瘤通常在短時間內明顯變大,例如在幾個月內增大一倍。
每年200多宗骨骼肌肉腫瘤 屬罕見癌症
蘇鎰昌指,惡性骨骼肌肉腫瘤的病因未明,大部分個案跟基因突變有關,暫未確定是否與遺傳有關。骨骼肉瘤較常見於幼兒及老人,而軟組織肉瘤的年齡分佈較廣泛。本港平均每年有200多宗原發性惡性骨骼肌肉腫瘤個案,佔所有癌症個案大約百分之一,屬較為罕見的癌症。
蘇鎰昌表示,市民普遍對此病的警覺性及認知較低;假如未有作出適當影像檢查或病理檢查,便會容易出現誤診情況。蘇醫生透露,平均每4至5位惡性骨骼肌肉腫瘤患者,便有一位曾遭誤診,被當成關節疾病或良性腫瘤。
60多歲的Ava前年發現大腿出現腫塊,雖然不痛不癢,仍決定向普通科醫生求醫。醫生表示腫瘤應屬良性,將她轉介到公立醫院門診外科,排期需一年。隨後,她自行向私家醫院的外科醫生求診,醫生為她安排磁力共震掃描後,表示腫瘤為良性,為她安排切除手術。至手術期間,醫生方發現切除部分為惡性軟組織肉瘤。Ava稱當時感到相當憂慮和無助,她分別前往三間醫院諮詢,獲得不同的治療方案。最後,她選擇了先接受為期5星期的電療,休息一個月後再接受切除腫瘤手術。Ava的術後康復進度良好。
蘇鎰昌稱,誤診會為病人帶來不必要的風險,如手術中途令癌細胞擴散、使病情惡化至需要截肢等。港怡醫院新設骨骼肌肉腫瘤中心,專門處理惡性肉瘤個案。中心著重骨科腫瘤醫生、放射科醫生和病理科醫生等緊密溝通合作,並運用影像掃描下的穿刺活檢,確保腫瘤取樣過程精準,從而為病人制定適當的手術方案。
新聞轉載:HK01 https://bit.ly/33SH69k
以上新聞只供參考,如有問題歡迎向醫護人員查詢。